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风俗活动便是“闹哥孩”,由于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人,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实际上的意思便是对歌,内容一般不触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歌唱又是畲族的共同风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会集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分,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很喜爱挤在一同,不参与歌唱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同,以壮气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白叟上架探月,然后点着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同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到时各集镇举办歌舞集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带领男女青年参与。人员到齐后,我们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三五成群。天黑便集合在火旁,烤食野味,畅饮米酒,展开隆重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觅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聚会后,要到山林空位上欢欣鼓舞,举办“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彼此寻觅心上人,吐露倾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办“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先人,然后舞蹈,青年男人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端对歌。依照当地风俗,姑娘有必要参与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干成婚。
尽管各民族的中秋节的风俗许多,方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日子无限的酷爱和神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