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沿江东二路13号(国家健康基地) |
电话: 0760-88282188 0760-88282268 |
传真:0760-88282368 |
- 商品详情
泱泱之美食大国有许多“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现在看来,月饼之“文化”应该首屈一指。
从“饼”字到“饼饵”的秦汉雏形,到作为一节一令的主要食品再发展到如今不仅是食品,月饼已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祖先们制饼,一开始便“随形而名之”,到了宋代,月饼初步成为一种节日食品在亲朋挚友之间以之相馈。说明月饼从形成节日食品之后不长的时间内便成为礼品,从月饼的制作及饼面花纹“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的诗句中可见,宋明时代的饼师们就已很重视月饼,在月饼中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月饼文化的深刻内涵。
月饼作为一种节日食品,商家们很自然地迎合消费者心理,给中秋月饼起一个好听的“雅名”,这些雅名往往又和美丽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我国的月饼起名在古代便有:“银河夜月”、“龙凤双喜月”、“花好月圆”、“桂香秋月”、“汉宫秋月”、“西施醉月”、“貂禅拜月”等等。这些月饼的名称,从古代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中秋月饼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食品,解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月饼生产技术和包装都渐渐随着时下人们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革新。但是,1959年以后人民公社化及以后的10年“文革时期”,使正在蒸蒸日上的月饼行业进入了历史的低谷,甚至能够说是一场劫难,公社化时节,人祸天灾使做月饼的食品厂,茶楼酒店在做“糠饼”、“蕉头糕”,更谈不上是发展了。文革期间,更给月饼行业带来沉重的灾难,几乎所有的历史上著名的饼店、老字号都遭到灭顶之灾,如广州“莲香楼”、“陶陶居”等连店名都被改作“东升”、“东风”,做月饼的老师傅们以卖面条、鱼皮蛋及半成品等维持生计。喜欢在中秋之夜呤风弄月的文人墨客被作为“牛鬼蛇神”弄到“五七”干校里劳动改造,妻离子散,凄凄惨惨戚戚,月饼当然是没有了,“花好月圆”更没有了。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的格外的重视,使月饼这一传统饮食业发展更加迅速,“文革”当中被当作“四旧”铲除的民间传统文化复苏起来,一些传统的老字号纷纷恢复。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西方和港台的先进工业技术涌入中国内地,这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包装溶入传统的民族食品制造业,使月饼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文革结束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月饼行业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港台月饼行业和包装技术加入国内的竞争,大大促进了月饼行业的技术质量的提高以及月饼包装、月饼机械行业的发展。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亦日益激烈,月饼行业良莠不齐,为扶优限劣,引导消费,弘扬中秋节日文化,推动同行业间跨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推进我国民族食品制造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国家轻工局(原国家轻工总会)在1996年起成功地组织每一届的“中国月饼节”,对全国月饼行业抽查评比,广泛宣传我国月饼文化。对整个月饼行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没有经过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